行業資訊
北極星輸配電網訊:自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方向以來,社會各界包括傳統大型企業的認識理解都經歷了一個“思維轉變”的過程,特別在疫情發生后,國內國際形勢變換詭譎,經濟保就業、保增長壓力前所未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再次作為破解困局的一劑藥方,被給予了厚望。如何客觀認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功能價值,電網企業又該如何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仍然需要冷靜審慎思考。
從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認識新型基礎設施
建設的內涵:投資拉動與賦能業態并舉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自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早提出,具體表述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入2020年以來,在過剩行業、產能加速出清后,缺乏新的投資拉動渠道,疫情更使得經濟雪上加霜。3月以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再次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最新界定,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例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例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例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從范圍的擴大與內涵的進一步豐富來看,新型基礎設施在擴容,使之能夠在投資拉動方面發揮更大的“體量”作用;同時也在強調對新經濟的賦能價值,特別是發揮“軟件”、“創新”的作用。國內學者史丹、江小娟等也都指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價值在于孵化新業態、培育新動能。結合能源、電網行業特點,筆者認為,以下三個要點將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著力點與評判標準。
第一,從目的上講,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與生產力發展需求相適應,對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以電網企業為例,目前國家電網正在加快推進電力5G網絡和終端通信接入網建設,滿足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大連接終端接入需要,增強骨干網帶寬,推進5G網絡在能源電力領域應用,構建“有線+無線、骨干+接入、地面+衛星”的一體化電力通信網絡以及以云平臺為基礎的中臺服務體系。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服務民生,其服務功能將體現在網上國網、智慧能源服務、新能源云、車聯網、互聯網金融等應用場景上,進一步拓展共享服務新價值。
第二,對于能源電力行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主戰場是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其核心是對能源、電網形態的重新塑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方向,既包括服務數字經濟與數字社會的數字基礎設施;也包括傳統基礎設施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而進行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對能源電力行業而言,后者的發揮空間更大,發展需求也更為迫切。從變革驅動力來看,這個過程是能源系統、信息系統與社會系統首次全方位的融合、互動、互構,其最終形態在不斷演化過程中,目前尚難以設計或規劃;當前的能源互聯網、綜合能源服務形態還不能算為嚴格意義的能源產業數字化業態,新的演化形態尚須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夯實中涌現。從數字經濟、能源數字經濟發展態勢看,民主化、分散化、少人接觸、宅文化等新思潮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壯大,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所搭建的新型生產關系網絡下,社會分工體系必然重構,例如居家辦公增多—商業地產需求下降—用能負荷重心偏移—電網需要更具有靈活、彈性。能源革命最終是為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對經濟社會形態變遷與適配始終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瞄準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第三,能源電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是軟能力而非硬投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容可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硬件包括服務器、密鑰存儲設備等,軟件包括底層開發平臺、開發者工具等。后者也是長期薄弱的地方。從目前各大央企的發展投入來看,對硬資源的投入已經初具規模,關鍵是如何讓不同類型、不同渠道的傳感設備連接集成,如何讓跨平臺的數據中心融會貫通,特別是構建共享共建的底層大數據分析平臺、算法模型共享平臺等,這些工作需要考慮未來技術之間的互通、多主體激勵相容等問題。
從要素市場化配置角度認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對發展能源數字經濟的戰略價值與發展重點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是孤立的基礎建設,而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支撐數據收集、存儲、加工與運用,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借鑒要素市場化配置作用發揮,可以從“生產要素”、“新經濟”、“新業態”三個層次把握能源電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方向與重點。
讓數據成為新生產要素:二次加工與共享流動是關鍵
發展能源數字經濟的基本盤是對能源資源、數據資源核心要素的充分流通與使用。但數據只有“經過大數據處理轉換并進入生產過程,才能成為有價值的數據”。新型基礎設施承載了數據的生產、二次加工的平臺環境,還必須能夠讓這些新生產要素能夠自動融合到生產過程中去。對電網企業而言,用與管“兩張皮”的信息化建設模式難以勝任,數據中臺與業務中臺的融合,數據資產運營或成為新趨勢。為此,在前期數據治理、數據戰略等基礎上,數據交易、數據市場、數字化運營等工作應該超前考慮并試點部署。
廣泛拉動新經濟發展:以新型能源基礎設施服務數字能源新格局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信息技術為主,兼有公共產品和新興產業的特性。從公共產品角度來看,將產生正外部效應,對整個經濟都具有好處;從新興產業角度來看,將對用戶效率帶來顯著提升。總的來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使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在數字經濟中,政府要多提供發展產業互聯網需要的一系列公共產品,如設備接入標準、數據隱私保護立法等,企業則是創新的主體,應相信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關于上述問題,筆者作大膽推測,電網企業作為公共事業企業,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框架下,具有提供公共產品與發展新興產業的雙重使命,這也是電網企業承擔政治、經濟、社會三大責任的基本要求所在。此外,更需要的是建立起宏觀國際視野,加強在全球視角下對能源資源再配置。20世紀以來,石油能源與資本市場關系密切,西方大國將貨幣錨定石油后,使得本國享受到了“鑄幣稅”的紅利而不用再承受金本位的“特里芬難題”,但對國際能源世界來說,這種相對穩定的交易體系未嘗不是國際貿易的公共產品,對國際能源體系乃至世界貿易體系而言是有積極作用的。時移世易,在能源數字經濟下,需要有新的世界貨幣、新形態能源作為錨定對象,數字與電力是否能夠衍生為數字能源是值得探討的。在此暢想下,筆者提出未來要研究建立具有影響力的數字能源市場,將能源需求供給與人的行為活動進行數字化整合,形成新的可交易品種。作為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新方向,需要針對能源消費行為、消費需求、電力負荷波動、價格發現機制等進行大量數據分析與服務,以我國超大規模的體量與數字經濟發展的后發優勢看,完全有機會在能源數字經濟領域開辟新空間。
支撐新業態成長:能源產業數字化升級關鍵是行動路線圖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包括互聯網、人工智能產業,還包括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變,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電網企業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目的是發展能源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兩大領域,可以作為電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兩條主線。目前能源產業數字化的體量更大,需要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領域很多,甚至發輸變配用各個環節都可以列出大量的轉型升級類項目,支持哪個不支持哪個,如何對轉型升級進行有效評估,這些都已成為保障電網企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判斷標準還要從數據作為新要素、創造新價值、帶動新經濟等源頭來確定,只有符合這些特點的改造升級才是需要優先支持的,對目標不明確、單純為了提高在線化、自動化的升級改造則應充分警惕。對于電網企業的數字化產業化道路,從發展體量規模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等困境來看,均需要引入更多投資主體,共擔風險,共同做大蛋糕。下一步值得研究的重要命題包括:如何選擇合作伙伴、如何開展跨電網企業的生態治理體系、如何用好混改政策更好地激勵內外部員工等,這些成果可以在云數據中心、能源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化平臺產業建設得到應用,進而推廣向其他數字業務。
聚焦能源數字經濟發展實際
超前開展技術布局與方法論研究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能源數字經濟中可發揮的作用非常廣泛,但由于其他價值需要產業融合來實現,其發展路徑仍充滿不確定性。因此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既要適度超前、兼顧效益,始終關注對新型生產力的牽引帶動作用,又要堅持邊建設邊評估,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完善。
一是抓住物理、信息、人的融合發展規律,形成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方法論。能源數字經濟領域本質就是要建立能源系統、信息系統與社會系統互動互構而成的能源學,其中,信息時代的三大定律對能源數字經濟形態有啟發價值,從人的角度重新考慮能源生產、消費中所衍生的規模效應、網絡效應、協同效應等可作為新的理論研究基石。
二是抓住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功能,為發展數字經濟提供可用、好用的數據生產要素。能源數字經濟研究可從能源電力數據入手,將新技術(以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為例,打造“可信賴”的數據交換“黑箱”技術)與新平臺(以電網企業數據中臺、物聯網平臺以及網上營業廳等業務中臺為例,增強中臺與業務的融合度)對接好,實現對數據高度自動化、透明化、可解釋化、可擴展化的二次加工,激活能源數據的生產要素價值。
三是抓住數字化轉型的“時”與“勢”,加大數字生態的2.0升級。以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為兩條主線而構成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電網企業轉型升級的焦點,用生態演化的視角分析認為,能源革命與能源產業的融合發展趨勢將孕育巨量新商業機會,其中新的數字生態(對應過去產業屬性更強的能源生態圈而言,創新屬性更強的數字生態可稱之為2.0)將使得勞動力、資金、技術、管理等新型生產要素與要素市場化、股權多元化、顛覆式創新、以人為本管理的發展理念路徑所融合,未來電網形態、能源形態、產業生態的發展變化都將隨之煥然一新。
四是超前研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產業鏈薄弱環節,加大技術經濟的綜合評估與趨勢分析。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經濟的產業鏈發生遷移與重構。能源數字經濟之下,哪些環節成為新的“卡脖子”環節,需要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初期提供可參考的答案。從ICT產業發展規律、數字化“微笑曲線”、產業集群與網絡效應等角度進一步剖析認為,數據庫國產化、云平臺技術等“軟件”層面的技術創新其重要性、緊迫性大于芯片制造等硬件技術,在此判斷下還需要進一步分析提出適合電網企業能源數字經濟發展的產業發展路徑。
五是從萬物互聯的新趨勢抓住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企業管理新模式。在消費互聯網時代,由人與人的連接互動產生的商業模式創新不計其數。目前產業互聯網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所帶來的價值涌現模式還未被充分發現。在能源數字經濟領域,由此產生的新的管理模式還在醞釀萌芽階段,要找到產業互聯的價值密碼必須深入基層一線,用基層視角審視互聯網+班組、移動作業、遠程作業等組織管理微創新的“小趨勢”,以更低成本實現員工、電網、供應商、客戶、產品等泛在連接,促使能源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